ICT机器测试难点
电解电容:
问:本公司的ICT机器测电容极性与其它厂家之ICT测电容极性有什么区别? |
答:本公司电容极性测试采用EC Jet测试技术,不但速度快、稳定,且可测率可达百分之百,不会漏测或误判。其它厂家机器用漏电流法测试, 仅有30~40%之可测率。 |
问:本公司的ICT机器电解电容极性可测率如何? |
答:经实测证明可测率100%,不漏判。 |
问:电容极性怎么测(位置不规则的)? |
答:排针可以有效捕捉偏移。 |
问:电容倒立时能不能测其极性? |
答:不可测。 |
问:电容并联电感(或小电阻):需用交流电信号以相位分离法检测,但有误差,不易测出。 |
答:测试频率达2MHz,盲点范围较小(测Z时,测量信号避开谐振点) |
问:小电容300PF:标准值易偏高,较受旁路干扰,标准值易变更、不稳。 |
答:不会, 本公司采2MHz高频信号源较易测试,除非实际线路构成测试盲点,否则测试上不成问题。 |
问:小电容并联大电容:无法准确测量小电容。 |
答:此部份属电路原理盲点,每一家ICT都测不到。 |
问:本公司的EC Jet用三端测试,而别家也是用三端测试,可测率应该一样? |
答:他牌的电解电容三端测试采用的是漏电流法,因各家电解电容数值不同,所以可测率低,只有30~50%。而本公司EC Jet是从外部施加激发讯号后,再收集三端读入之讯号,经DSP运算产生一组向量(Vector),利用Pattern Match方式决定其正反极性, 100%正确测试极反及漏件。 |
问:本公司的EC Jet测电解电容为何速度如此之快? |
答:传统漏电流三端测试因为是采充放电方式,所以测试时间长;本公司EC Jet因为是采外部激发讯号方式,不用充放电,所以测试速度快。 |
二极管
问:稳压二极管最高可测到多少V? |
答:最大逆向电压可测到15V or 200V(选购)。 |
问:稳压二极管我们公司有十伏至48伏,需要再加高压板吗?测试时需要用高低针吗? |
答:ZENER顺向可测,逆向崩溃值可测到200V,需选购高压模块,不需用高低针。 |
问:齐纳二极管( Zener Diode ):量测电压为它的崩溃电压,超过系统量测范围。 |
答:此部份属电路原理盲点。 |
问:二极管与电感并联、二极管与跳线或保险丝并联,无法准确量测。 |
答:此部份属电路原理盲点。 |
问:二极管并联二极管:无法测量。 |
答:DR mode 100%可以测, 这是我们的特点。 |
问:为什么二极管并个大电容﹐测不出来? |
答:测得出,但较花时间。 |
IC
问:7805与7812能不能测试? |
答:可以,需另购ATE模块。 |
问:BGA能不能测? |
答:专利TAJ技术专测BGA, 可以测。 |
问:IC之保护二极管并联本身或其它IC之保护二极管,致IC脚空焊或折脚无法量测。 |
答:TAJ可以解决此类问题。 |
问:感应法可测率如何? |
答:除了IC两支脚间有小阻抗(<10奥姆)时,会产生测试盲点外,100%可测。 |
电阻
问:ICT可否能测小于1奥姆的电阻? |
答:采用四线制量测,可以测到50毫欧。 |
问:目录写的0.1奥姆也可以测,可是下针的时候,针的阻值就超过了啊。 |
答:对, 两针法offset到,四针法精密量可达50毫欧。 |
问:热敏电阻,ICT能测吗? |
答:热敏电阻的阻极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。测试温度稳定的话,阻极变化很小,跟测普通的电阻一样。测试温度变化,阻极变化也大,要把测试误差范围放大,这样可以解决大部分的热敏电阻问题。 |
问:电阻并联电容:因为电容之充放电效应,测量值轿标准值偏低,延迟时间不可超过500 M Sec 重复测试不可超过5次,测试较不稳。 |
答:测Z有机会,并联大电容较花时间。 |
问:小电阻并联大电阻:大电阻无法量测。(相差20倍以上) |
答:测等值电阻,要靠测试精度抓大电阻问题,小电阻测得到没问题。 |
问:电阻并联电感:在直流信号源下是近似短路,所以无法被准确测出。 |
答:此部份属电路原理盲点,各家ICT都测不到。 |
问:电阻并联跳线:所有的电流皆流经跳线,所以电阻无法被测出。 |
答:对, 你的电子学很好。 |
其它
问:单端点之线路断线无法测试。 |
答:要植针才会Show出,或断线端有可测零件时会测出该组件故障,不会指示开路。 |
问:晶振(Crystal)可否测出? |
答:可以,需另购计频模块。 |
问:场效应管翘脚量(FET open)测得到? |
答:除非是测试盲点,否则不可能测不到。 |
问:机器测试的时候,经常一次测不好需要再多测几次才会Pass,要如何改善呢?还是机器有问题? |
答:正常状况下是一次即可pass,无铅制程, 因接触问题,可能需要设定重测3-4次。 |
问:ICT测不准,如电容10nF,ICT测为12nF,拔下LCR,测为10.5nF;这是为什么? |
答:1、目标不同,ICT解决生产问题,LCR解决来料质量问题,其设计针所对测试要求不一样。 2、测试条件是否相同(频率、电压等) 3、ICT是在线测(含线路板影响,电路、杂散电容,针床等),LCR单纯测一组件,当然准确多了。 故此,此12nF非ICT测试不准确,而是包含了线路其它电容量,若测此单个电容一样可测出10nF |